首页

踩踏品丝论足

时间:2025-05-28 19:42:48 作者:甘肃立法对数据全链条工作进行规范 浏览量:44331

  中新网宁波10月7日电(林波 吴立高)参观画展、体验渔家乐、观看音乐会、打卡网红咖啡……这个国庆假期,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强蛟镇峡山村成了游客滨海游的首选。多元业态让游客尽享“蓝湾绿岛”独特魅力,感受渔旅融合带来的美丽乡村新景象。

宁海湾一景。 吴立高供图

  峡山村地处宁海湾畔,是个三面环海的半岛渔村。昔日偏僻渔村缘何一跃成为网红打卡村?

  “峡山村有海、湾、岛、滩等独特资源。”峡山村党总支书记尤建振表示,近年来,依托宁海“自在蓝湾风景线”建设,该村坚持把“精特亮”创建与乡村全域旅游一起纵深推进,沿途串联起海岛、景区、民俗、村庄等节点资源,成了大家体验“诗与远方”的好去处。

  如今,村里环境变美了,闲置资源变活了,来往游客变多了,形成了“水蓝、岸绿、湾美”的良好生态,更催热了强蛟半岛滨海乡村游。

  “我们是朋友推荐过来的,一家人坐船游了海岛,吃了新鲜的船餐,感觉非常好。”来自上海的游客周先生表示,海边渔村不仅风景好,旅游配套设施也很完善,他们在一家靠海的民宿住了一晚,正准备退房返程。

  近日,宁海湾首个“文旅融合综合体”正式落成。这个可以看海看画展的半岛文荟艺术馆吸引了众多人慕名而来,成了滨海游又一热门打卡点。大量游客的到来,也让当地的村咖、餐饮、民宿生意更加火爆。

峡山村咖啡馆人气旺。 吴立高供图

  “这几天忙得脚不沾地,日接待游客量大概在500人次。”渔家姑娘尤婷婷的咖啡馆在国庆假期正式营业,一开业就人气爆棚,“为了植入文创新业态构建美学空间,咖啡馆特意推出了‘国庆款’新品,能够将游客的国庆打卡照直接印在咖啡上,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

  作为带有社交、消费属性的休闲驿站,咖啡馆在峡山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例如,位于滨海风情街尽头的“民谣大叔”咖啡馆在假期开起了小型音乐会,众多游客踩着音乐节拍在海边感受自然与音乐的魅力。

  游客码头边,一艘艘休闲渔船鸣号起航,每艘船都是客满状态。

  当地“船老大”尤国成说,具有渔村特色的“船餐”受到广大游客的追捧,“开渔后的新鲜海味牢牢抓住了大家的心”。

  村民尤青莲与丈夫开了一家“老渔村”特产店,夫妻俩一边热情地与挑选商品的顾客打招呼,一边忙着包装海产品。

  “这几年,我们村的游客越来越多了,大家的生活也越来越红火。”尤青莲高兴地说,自家晒制的虾干、鱼鲞、蟹糟等渔村特产成了“抢手货”,每年能带来几十万元的纯收入。

  这些多元乡村业态构成了峡山村共富路上的发展秘籍,吸引了游客纷至沓来。

  “村子变漂亮了,不仅游客越来越多,很多外出的村民现在也愿意回村发展了。”提到峡山村接下来的发展,尤建振表示,将继续围绕“海”做文章,盘活村庄更多的闲置资源,不断探索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的契合点,使乡村旅游成为一项富民产业,让更多村民享受村庄发展带来的红利。

  在共同富裕赶考路上,如峡山村这般的渔村还有许许多多,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到极致,或许是每个村庄在发展路上会遇到的“成长烦恼”。而今,透过峡山村可以看到一些共富经验,在碧海蓝天的“背景板”中,渔村正在挖掘更多的可能性,刷新出多元共富路。(完)

【编辑:邵婉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新疆新源!

2月23日(正月十四),全国鼓王大会展演暨石家庄第十届新春鼓王争霸赛在石家庄正太广场上演,共有14支来自石家庄市各区县的优秀鼓乐表演队伍参赛。这些队伍中既有久负盛名的国家级非遗“常山战鼓”、省级非遗“藁城战鼓”“背灯挎鼓”等鼓赛常客,又有“三苏战鼓”、“大西帐小鼓”等鼓乐新军,参演人员年龄最大的已逾古稀,最小的仅为六七岁孩童。

时习之丨今年全国两会后首次地方考察 总书记心系“中国饭碗”

据了解,本届东归那达慕大会将体育赛事和文旅活动相结合。除了传统的赛马、摔跤等比赛外,还新增了赛骆驼比赛。此外,草原之夜演唱会、全疆长调邀请赛、江格尔全疆邀请赛等文体活动也颇具亮点。

习近平抵达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

太原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效忠表示,太原和南京同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渊源颇为久远。近年来,太原市文物系统加强与南京市各大博物馆合作,联袂打造出一批精品展览。此次,晋祠博物馆与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联手推出展览,正是双方加强沟通交流、互鉴共享的进一步体现。

青海门源: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结伴“游”雪山

据悉,肺癌之所以被称为“头号杀手”,除因发病率名列前茅外,主要是早期症状不明显,大部分人确诊时已是晚期。因此,早筛早诊非常重要。医生建议,50岁至74岁且具有符合高风险因素条件的肺癌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

“浙江绿谷”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智慧”成为关键词

央视网消息:近日,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青年代表、媒体记者等在内的200余名两岸人士走进滇西,回溯历史,品味文化,感受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实地了解云南民风民情。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